2021客家影音展演計畫——野地行過 Growing Up Wild | 11.13

  • 演出團隊:鍾玉鳳、張幼欣、黃宇寒、Silampukau
  • 時間:
    1. 11月13日 14:30
    2. 11月13日 19:00
    3. 11月13日 20:30
  • 地點:KKTIX Live
  • 票價: 【場次一】NTD100 / 【場次二】NTD300 / 【場次三】NTD300 / 套票 | NTD500 全三場次 / 早鳥套票 | NTD400 全三場次 前往購票

 

2021客家影音展演計畫——野地行過 Growing Up Wild

11.13 SAT. 紀錄片放映音樂演出對談 KKTIX Live

「野地行過」是自「當代敘事影展」探出的新枝。影展籌辦多年,具客家視野並能回應當代議題的紀錄片難覓。懷舊符號的重複取樣,形成客家影音敘事與當代議題間的斷隙。因此影展今年暫歇國際作品的選映,投入紀錄片題材的開發與製作,發掘全球化移動下的客家議題、人物與故事。
 
「野地行過」寓意著拓墾與開創,在此主題下首映的三部紀錄短片《2500公里》、《行過》、《我們在此相遇》,從身份追尋到離散紀事,皆有新的探試。多元的敘事在邊界開拓新徑,為抵達更為開闊的視界。

📽️ 節目資訊  📽️

演出時間 |

【場次一】紀錄片首映╳對談:行過

2021/11/13 (六) 14:30 - 15:00

【場次二】紀錄片首映╳音樂演出:我們在此相遇

2021/11/13 (六) 19:00 - 20:00

【場次三】紀錄片首映╳音樂演出:2500公里

2021/11/13 (六) 20:30 - 21:30

 

啟售時間 | 2021/10/13 (三) 12:00 

早鳥套票售票時段 | 2021/10/13 (三)  12:00  —2021/10/20 (三) 24:00 (GMT+8)

一般套票售票時段 | 2021/10/21 (四)  00:01  —2021/11/13 (六) 12:00 (GMT+8)

購票資訊 |

 一般票 |【場次一】NTD100;【場次二】NTD300;【場次三】NTD300

*購買【場次二】與【場次三】任一場次免費參與【場次一】

*參與辦法

點選KKTIX首頁左上角「我的票券/My Ticket」,進到活動「線上活動入口/ Etrance」,開放入場後,即可選擇欲使用的票券參與 2021/11/13 (六) 14:30 - 15:00【場次一】紀錄片首映╳對談

 

  • 套票 | NTD500 全三場次 
  • 早鳥套票 | NTD400 全三場次 
  • 優待票 | 65歲以上長者及身心障礙人士購買,請聯繫主辦驗證身分後再到KKTIX活動頁面使用資格碼購票;不適用套票及早鳥票

 

● 節目注意事項:

1. 每場次開演前15分鐘開放觀眾線上入場,請提前測試並確認觀看裝置是否能夠正常連線。
2. 每一個帳號可購買一張票券,每一張票券同一時間僅限一個裝置觀看。購票前敬請確認所持裝置、環境是否可收看及支援投放。
3. 節目一經開始,並無回放功能;演出結束後,無重播規劃,敬請提前上線並準時觀賞。
4. 主辦單位保留修改演出內容之權利,如有異動,以網站最後公佈最新資訊為主。

活動網站 | www.growingupwild.co
臉書專頁 | www.facebook.com/nnff.tw

指導單位 |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主辦單位 | 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策劃製作 | 大大樹音樂圖像

📽️ 節目介紹  📽️

14:30-15:00【場次一】紀錄片首映╳對談

● 紀錄片放映:《行過》

2021 | 台灣 | 彩色 | 25分鐘 | 中文字幕   ★首映

 

▫ 影片介紹——

在客家事務建制以前,我們是否聽見客家創作人的聲音?他們的音樂文化認同又是什麼?本紀錄片由客家音樂創作人謝宇威、林生祥帶路,一窺對客語創作各持觀點而選擇不同道路的兩人,如何從客語與客家身份沈默的年代,堅定沈穩的行過繁茂花園的邊陲,最終抵達語言與身份的家。導演林佑恩以充滿詩意的鏡頭語言,透過跨越時空的對話與實踐,繼而看見客語音樂創作者隨著歲月淬鍊、長出強韌的音樂元素和創作量能。

 

▫ 導演介紹——

林佑恩

影像工作者,1986 年出生於台北。畢業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主修攝影與城市文化。過去曾擔任攝影記者,目前為獨立影像工作者。紀錄作品《度日》獲第23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第43屆金穗大獎;《迴山》入選2021新北市紀錄片奬。

 

● 對談 *免費活動,無需購票

本場次之映後對談將在15:00-16:30另於ZOOM活動室進行,歡迎大家在觀影後點入以下連結參與。
以瀏覽器開啟:

https://us02web.zoom.us/j/89372740198?pwd=TzlzYUxpYmZUNHNQMlk4YmwyQjd3dz09

或以電腦/手機 ZOOM app登入:

ID:89372740198

密碼:104344

 

主題與對談人即將公告,請關注FB專頁

 

▁▁▁▁▁▁▁▁▁▁▁▁▁▁▁▁▁▁▁▁▁▁▁▁▁▁▁▁▁▁▁▁▁▁▁▁▁▁▁▁▁

 

19:00-20:00【場次二】紀錄片首映╳音樂演出

● 紀錄片放映:《我們在此相遇》

2021 | 台灣 | 彩色 | 30分鐘 | 中文字幕   ★首映

 

▫ 影片介紹——

故事都是從海上開始的,從很久以前到現在,那些穿越濤浪的冒險,只為存活。從港到港的生命,抵達或終究沒有上岸。那些沒有道出真相,報平安的家書,或許還在路上,從未送達。《我們在此相遇》原是為期兩年的音樂劇場創製計畫,講敘從梅縣到台灣、到印尼邦加,從阿富汗,越過伊朗、土耳其抵達海洋,從越南的貨櫃到英國的港口,生命的漂浪。創作旅程才至中站,遇上了疫情,原本自由往返的創作者,停駐各方,難以再遇。紀錄片記寫了這段未竟旅路上,歷經的檔案、田野、訪談、文學、工作坊。在劇場中相遇的創作者——作曲家、詩人、樂人、劇作者,也以自身的生命經驗回應。漂浪從海開始,在海結束。

 

▫ 導演介紹——

鍾適芳

資深音樂製作人、策展人,紀錄片導演,「流浪之歌音樂節」創辦人。以「遷徙」為主題,加以「邊界」視角,策劃過無數音樂影像跨界展演。2011年第一次的印度行,在塔壩(Tangra)與加爾各答華人移民的相遇,促成了她的第一部紀錄作品。在客家電視台支持下,帶領著台灣、德國、印度與印尼的藝術家、工作團隊,完成紀錄片《邊界移動兩百年》,呈現移民者對當地政治、經濟、種族等面向的態度,溯源印度華人的遷徙史,影片獲2014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台灣競賽首獎。
 

● 音樂演出:鍾玉鳳、張幼欣

▫ 演出者介紹——

鍾玉鳳 /台灣琵琶音樂家、作曲家

台灣少數走出傳統生態,開拓當代語彙的琵琶演奏家。自2006始與來自歐、亞、非不同文化背景的民謠樂人、爵士樂人、唱作人、電影配樂大師合作,並延伸為多個音樂計畫在世界巡演。2009年受邀至德國最具規模的民謠音樂節TFF, Rudolstadt參與共創單元「魔力魯特琴」,成為該跨域計畫中唯一亞洲樂人代表。2019年,鍾玉鳳參與跨域計畫《我們在此相遇》,創作形式涵蓋音樂、影像和劇場。她前往中國梅州五華與印尼邦加島,探尋客家遷徙歷史的脈絡,隨後與兩位音樂家Ismet Ruchimat 及Matthias Frey,以「離散」為題,跨域移動,在路上採集聲音、音樂、聲響、文化相關素材,接續轉譯為原創音樂,喚起當代移民議題的意識。

 

張幼欣 /台灣打擊樂音樂家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和美國哈特福大學哈特音樂院碩士班 ,現為哈特福大學音樂藝術博士候選人。熱衷於現代音樂、世界音樂、自由即興與各類跨領域的合作,也致力於偏鄉學校的音樂推廣與文化傳承。演奏風格多元的她,曾與桃園春之聲管弦樂團、長榮交響樂團演出打擊樂協奏曲; 也曾與紐約當代室內樂團 SO Percussion、Ensemble Mise-en、Jack Quartet合作。2017年入選美國國務院贊助的OneBeat國際音樂交流計畫,代表台灣與來自19個國家的音樂家於美國西岸巡演。2019-2020年擔任森川里海溼地藝術季花蓮豐濱鄉貓公部落駐村藝術家。

 

▁▁▁▁▁▁▁▁▁▁▁▁▁▁▁▁▁▁▁▁▁▁▁▁▁▁▁▁▁▁▁▁▁▁▁▁▁▁▁▁▁▁

 

20:30-21:30【場次三】紀錄片首映╳音樂演出

● 紀錄片放映:《2500公里》

2021 | 台灣 | 彩色 | 25分鐘 | 中文字幕   ★首映

▫ 影片介紹——

2020年客家流行音樂大賽首獎得主黃宇寒,以揉和復古電音、搖滾、即興和Remix的民謠混合體,翻轉過往客語音樂的架構,為當代客語音樂寫下讓人耳目一新的篇章。黃宇寒出生桃園龍潭,父親是客家人,母親則是印尼華僑,獨特的成長背景,讓她得以觸探不同的文化面向。她將多元背景反映於創作上,透過客語結合印尼語書寫歌詞表述身份,也作為對社會加諸「新住民二代」之刻板印象的反擊。導演吳郁芬以細膩的鏡頭語言,抽絲剝繭,梳理黃宇寒的成長經歷,紀錄宇寒在母語創作上所遭遇的限制與挑戰,亦探看其作為新生代客家唱作人,以獨有的生命力和節奏音韻,跳脫「客家歌謠」的刻板敘事與風格。

 

▫ 導演介紹——

吳郁芬

影像工作者,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出生雲林,吳郁芬從家鄉出發,挖掘自己和親友間的生命故事,透過田野調查、交織出真摯動人的影像紀錄。近年拍攝方向著重在不同世代的家庭關係、外籍勞工與台灣雇主間的互動、人口外移與在地文化等議題。得獎電影作品《入世》以印尼看護莎莉成為過世的阿公喪禮的親族為情節,勾勒台灣外籍移工議題,影片獲2020年台灣勞動金像獎短片組第一名,同年入選印尼亞洲電影節「亞州之光(Light of Asia)」。
 

● 音樂演出:黃宇寒、Silampukau

▫ 演出者介紹——

黃宇寒 Han /台灣客語獨立音樂創作歌手

桃園龍潭客家人,母親為印尼華僑,2019年發行首張客語創作專輯《有時有日》, 入圍第31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獎」、「最佳客語專輯獎」及「最佳年度專輯獎」;於2021年發行第二張創作專輯《虛空現下》,也曾參與擔任Vast & Hazy、雷擎、舒舒等和聲製作,以及曾於節目〈聲林之王〉中擔任過李友廷的踢館魔王。黃宇寒從澄淨樸實的聲線與一把木吉他開始,透過語言作為傳播媒介、融合兩種家鄉語言(客語及印尼語)與故鄉對話,在語言轉換間流轉著深刻的感情,訴說起記憶深處的風景,孕育出細緻又動人的「新客語音樂作品 H-Indie(Hakka)」。

 

Silampukau /印尼民謠雙人組合

來自印尼東爪哇的泗水,由Kharis Junandharu與Eki Tresnowening於2009年成立的雙人民謠組,以都會民謠為音樂根底,講述關於泗水的城市的故事。清新、簡樸,帶點野蜂蜜香甜的樂風,但歌詞既炙熱又冷靜地批判、談論每日的見聞與困境。2009年的《與此同時》(Sementara Ini)、2015年的《罪、城市與記憶》(Dosa, Kota & Kenangan)兩張專輯以手工、家庭製作方式發行。經濟條件雖限制了樂團的編制與製作規模,Silampukau卻因為這樣的限制,換得寧靜的思考空間,以及敘事的伸展。

其他演出資訊